防治关键是清除转主寄生和合理用药防治,
清除转主寄生:挖除桧柏是防治梨锈病彻底有效的措施,在新发展梨园时,应考虑附近(5千米以内),如有零星的桧柏,应彻底挖除;如桧柏较多,则不宜作梨园。
栽培特点:
梨树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,不论山地、丘陵、沙荒、洼地、盐碱地和红壤,都能生长结果。但结出果实的品质稍不同。在一般栽培管理条件下,可获得高产量。
梨树苗同其他多年生木本果树一样,其试管苗生根受其基因型、培养条件、继代次数、植株的生理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生根难度大,有的品种生根率不足30%,而且生根状况不稳定,可重复性差,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梨的生物技术育种进程和优良无性系快速繁殖。
给梨果套袋可减少病虫危害,减少农药污染,改善果实外观质量,果面细嫩光洁、肉细汁多,生产出来的果品受到广大消费者,套袋应在落花后15~45天、疏果后至果点锈斑出现前进行,所使用的纸袋经透光度测定,大部分透光率均在1%以下,在幼果期过早套袋会影响果粒的发育,过晚套袋则果皮转色较晚,外观色泽较差,气孔变成果点,角质层表面易发生龟裂。
尤其是青皮梨,当大小果分明、疏果完成后就应着手套袋,过晚,果点变大,果实颜色变深,对一些易生锈斑的品种,为减轻锈斑的发生,在幼果期增加一次小果套袋,一般在着果后可分辨果实形状时开始疏果,待确定留果数,即使用单果小套袋,晚套小袋时间应在谢花后20天完成,否则失去意义,套小袋后20天左右就应加套大袋,气温高且烈日无风天气,套袋时间应提早,否则袋内温度过高,可能使果皮变色甚至日灼或裂果,气温低且经常有微风的天气或海拔较高的冷凉地区,适当推迟套袋时间影响不大。
为害梨的主要病害梨腐烂病、梨锈病、梨疫病、梨褐斑病、梨黄叶病等:主要害虫有食心虫、食叶性害虫、枝干害虫,还有梨木虱、红蜘蛛、等,应根据发生的实际情况,做好预测预报,及时防治,虫害可使树体衰弱、抗病能力差、病毒易侵染,要根据植保措施喷洒药剂灭虫,并结合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。